而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的并不是十进制数位。由于计算机的内部数据都是无数的0101的二进制数值,因此它无法很完美的去表达十进制基础的GB,只能另用新单位Giga binary Byte,简称GiB。
GiB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的一部分,它是一种基于二进制换算的标准单位,换算的规则为:
1KiB=1024binary Byte
1MiB=1024KiB
1GiB=1024MiB
1TiB=1024GiB
所以硬盘厂商眼里的1TB硬盘实际容量为1×10的12次方Byte,这块硬盘放到系统内,显示出来的实际容量就是:
1000*1000*1000*1000/(1024*1024*1024)约等于931.32GiB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新买的一块1TB的硬盘,装到电脑上就只看到931GiB的原因了。同理一块512GB的硬盘放到系统里,最后显示出来的实际容量也就约等于476GiB。
因此硬盘容量与厂家标称值不符,是从软件层面来讲由于换算进制不同导致的。
硬件层面
大家在选购固态硬盘时会发现,不同型号的固态硬盘不一定有相同容量的分级标准。有的型号是240G/480G/960G,有些则是250G/500G/1TB,还有一些是256G/512G/1TB。
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分级标准呢?这里我们就要说到固态硬盘的OP空间了。
一块固态硬盘上的主要结构分为四个——主控、颗粒、电路板、缓存。其中颗粒用来存放数据,主控则是大脑一般的存在,它控制着数据的流入与流出,安排数据存放位置,并针对所有数据进行管理、分配还有读写。
为了保证固态硬盘的性能稳定并延长使用寿命,主控内部会有很多因此主控需要预留一部分空间, 优化算法,去针对性地对颗粒内部存储的数据进行管理和迁移,以达到不同颗粒的磨损和负载是相同的。这部分预留出来的空间,就是我们所提到的OP空间。
OP空间一般分为三层,第一层是必须要设定的,而第一层的这个数值通常刚好就是7%,也就是前面换算容量以后丢失掉的那些空间。
第二层一般在企业级固态上比较常见,一般的厂商基本不去设定;第三层为用户手动设定的OP空间,但支持这个功能的固态硬盘并不多。
也就是说,厂家是按照1024进制生产制造了硬盘,但是按照1000进制宣传并且卖给了你,然后把多余的那7%拿出来做了OP空间。这也就是你的硬盘会“缩水”的原因了。只要在合理范围内,大家就可以放心使用啦。
END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